首钢大跳台(从谷爱凌到苏翊鸣 夺金福地首钢滑雪大跳台是怎样炼成的)

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2月15日,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再次沸腾——中国小将苏翊鸣继谷爱凌之后,又一次“飞天一跃”收获金牌。随着苏翊鸣夺金,首钢滑雪大跳台也圆满完成北京冬奥会的赛事保障任务。2月16日,这个世界上首个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场地成为北京冬奥会最早完赛的竞赛场馆之一。

在这座仅有四个冬奥会比赛项目的新建场馆,中国运动健儿收获了“双金”,这让很多人盛赞这里是中国冬奥健儿的“福地”。

最美水晶鞋、时空雪飞天、奥运风向标、京西新地标……这段时间以来,首钢滑雪大跳台被中外媒体和国际奥委会官员、运动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背后还有着怎样的故事?

从谷爱凌到苏翊鸣 夺金“福地”首钢滑雪大跳台是怎样炼成的?

雪中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最好的赛道”如何炼成?

200余小时连续造雪 每天15小时维护赛道

“这是我滑过的最好的赛道!”谷爱凌夺金后在接受采访时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国际奥委会北京竞赛协会主席小萨马兰奇以及其他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也对首钢滑雪大跳台赞不绝口。

据介绍,为了这条赛道,大跳台工作人员从2021年12月12日起就开启了“造雪工程”,7台造雪枪和4台造雪炮同时“轰鸣”,通过智能化造雪系统,一方面满足出发区、助滑坡、起跳区和着陆坡对于雪量和雪质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不断提高造雪效率,确保节能环保。

与其他雪上场馆不同,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唯一座落在城区的,由于北京城区白天气温高、降温晚、寒潮短,所以只有在深夜至凌晨才能达到造雪的要求。为保证如期完成造雪任务,以山地运行经理韩冬为首,刘麒、魏巍重点配合的14人造雪团队时时监测气候及风向条件及时启动设备,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实地查看,以便最大效率地进行造雪。经过累计时长200余小时的连续造雪,最终完成赛道造雪面积约4190平方米,造雪总量达11500立方米,储雪3600立方米,为赛道塑形打好坚实基础。

根据国际雪联要求,二次塑形专家需要通过对起跳台的位置、高度、仰角、抛物线长度和角度等进行精准塑形,搭建出助力运动员“飞翔”的台子。整个过程难度颇大,需由压雪车先将雪推出大致形状,随后用不同型号的雪耙、铁锹和除雪锹进行人工塑形,再用红线和水平仪这些精密仪器进行找平,压高补低,完成精细化塑形处理。经过反复测量调整,起跳台的搭建高度近4米,起跳台和着陆坡的坡度近40度,结束区的长度近30米。

数据的设计与确认,搭建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每日维护。“运动员到达之前,如果赛道没人滑,多少会因为天气变化而或软粘或结块变硬。所以我们每天都会推着塑形工具穿着‘冰爪’,在赛道上来来回回走几十趟”,二次塑形专家小赛介绍。“赛前是为了赛道始终保持使用状态,而赛时则是平整滑行痕迹,补画提示标线,测试雪质软硬,以保证赛道滑行舒适度。”

在现场,经常能看到像蜘蛛人一样“吸附”在赛道“飞檐走壁”的人,“从早上5点到晚上8点,甚至9、10点,不断测试,来回修整,非常辛苦非常累,特别是今年以来,天气异常的冷,每次回来,人都冻僵了。但看到运动员对咱们赛道很满意,那些苦就不算什么了”,小赛笑着说。

从谷爱凌到苏翊鸣 夺金“福地”首钢滑雪大跳台是怎样炼成的?

运动员腾空的身姿与冷却塔上的会徽交相叠映。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废弃冷却塔如何化身标志性景观?

反复测试效果 会徽由手工涂装

随着谷爱凌、苏翊鸣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大跳台旁涂刷着冬奥会会徽的冷却塔。“旁边的四个‘大烟囱’,让大跳台充满了一种酷炫的气氛,而这正是滑雪大跳台需要的气场。”谷爱凌惊喜地说。

谷爱凌所说“大烟囱”,其实是老首钢废弃的冷却塔,在极具现代感的大跳台面前特别有厚重感,与雪白的赛道、五彩的会徽形成反差式的辉映,这才有了“炫酷的烟囱”“仿佛置身于网络世界”的种种妙赞。

这4座双曲线造型的70米高的冷却塔是原首钢电力厂的配套设备,其中最早的建于1978年,最晚的建于1991年,一直运行到首钢老厂区钢铁主流程停产。

当转播人员、摄影记者把长枪短炮对准运动员腾空的身姿时,突然发现可以与冷却塔上的会徽交相叠映,于是“大烟囱”成为镜头捕捉的焦点,并被定格成精彩的瞬间。据了解,根据OBS转播画面需求,冷却塔作为运动员腾空而起的重要背景,将出现在高速摄影机画面中,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识别元素。

其实,涂装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很大难度和挑战。冷却塔塔形巍峨高耸,历史沧桑久远,蛋壳结构的主体十分脆弱。为了确保景观效果,设计团队反复测试,重建冷却塔模型,模拟运动员起跳轨迹,精确测算冷却塔会徽涂装的尺寸和角度。最终确定涂装会徽高16.5米,宽13米,距地46米,这个点位的确认成就了与运动员的交叠。

由于冷却塔形体较大,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会徽切分成单元画面,逐点确认会徽转折点,最后手工进行涂装。画幅要大,色彩要艳,图形清晰,冬季施工,难度极大,但在场馆团队、业主首钢和属地石景山的共同努力下,涂装工作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于2022年1月2日顺利完成。这个景观的完成成就了“出圈”照片的产生,也成全了冬奥元素与老工业遗址的有效融合。

从谷爱凌到苏翊鸣 夺金“福地”首钢滑雪大跳台是怎样炼成的?

工作人员推着塑形工具修整、维护赛道。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他们才是大跳台的钢结构”

赛时,起跳台侧面马道(镂空楼梯)有几位穿着带有红十字橙色背心的人一直站在那里,身边还摆放着医用担架。站在那个位置,只能看到运动员起跳瞬间的背面,翻转、抓板、落地那些最精彩的部分一概看不见。运动员表现得好吗?分数多少?他们只能通过现场的音响、观众的呼喊声听到。

“因为运动员有可能在赛道中间受伤,所以除了结束区,我们必须在起跳台周边安排医疗保障人员。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承诺。”场馆团队医疗经理高晖介绍说。他们在赛场边要做到2分钟将患者运至场地外;4分钟评估伤情完毕,启动转诊流程,将患者转往定点医院;15分钟患者抵达定点医院救治……

还有这样一群人,当大家目不转睛看着精彩赛事时,他们却在场馆的各个“角落”,做着自己的事。计时记分牌、视频大屏、有线电视、无线电频率管理等等,他们身处赛场却欣赏不到比赛,因为他们的眼睛永远盯着眼前的设备。

从谷爱凌到苏翊鸣 夺金“福地”首钢滑雪大跳台是怎样炼成的?

忙碌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工作人员。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转播信号是把精彩的赛事即时同步传输出去,信号要平稳;通信网络要高速,确保记者第一时间把图文与视频发出去;计时记分数字要精准、环节要紧密、渠道要通畅,要在第一时间把分数统计出来,传输回赛场,让裁判员和运动员、教练员,现场及电视前的观众无时差获取。“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让运动员的成绩第一时间出来,谷爱凌和苏翊鸣夺冠,我们可是最早知道的”,技术经理张金媛说。

像这样身处赛场却无暇欣赏赛事的人,在大跳台的工作人员中比比皆是,他们用他们的默默坚守,托起首钢大跳台赛事的圆满完成,没有遗憾,只有自豪。正如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主任宋世媛所说:“他们才是大跳台的钢结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发布于 2023-01-01 19:01:08
收藏
分享
海报
429
上一篇:今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最新行情(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9546元) 下一篇:韩元汇率能涨吗(上涨6)
目录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